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

  • 学校主页
  • ENGLISH
  • 研究机构
永利yl23411官网
  • 学生
  • 教职工
  • 考生
  • 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
  • 学院概况
    • 学院简介
    • 院长致辞
    • 组织结构
    • 现任领导
    • 历任领导
  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教育团队
    • 行政管理系
    • 城市管理系
    • 土地管理系
    • 博士后
    • 行政人员
    • 诚聘英才
  • 招生教学
    • 本科生
    • 研究生
    • 公共管理硕士(MPA)
    • 咨询培训
  • 学术研究
    • 研究机构
    • 学术要闻
    • 学术动态
    • 科研通知
    • 研究项目
    • 重要研究成果
    • 讲座信息
  • 对外交流
    • 外事新闻
    • 外事通知
    • 交流项目
    • 申请指南
  • 党群行政
    • 党政要闻
    • 党政通知
    • 学院工会
    • 工作流程
    • 学院简报
    • 媒体看学院
    • 学院文件
    • 师生权益反映渠道
  • 风晓学工
    • 组织架构
    • 永利yl23411官网
    • 工作制度
    • 学生组织
    • 学子风采
    • 风晓通知
    • 公示平台
  • 资源中心
    • 专题专栏
  • 廿年院庆
    • 二十周年
    • 院友之家

招生教学

  • 本科生
    • 招生信息
    • 教务信息
    • 培养新闻
    • 培养方案
    • 规章制度
    • 文件下载
    • 教学课表
  • 研究生
    • 招生信息
    • 教务信息
    • 培养新闻
    • 培养方案
    • 规章制度
    • 文件下载
    • 教学课表
  • 公共管理硕士(MPA)
    • 招生信息
    • 教务信息
    • 培养新闻
    • 培养方案
    • 规章制度
    • 文件下载
    • 教学课表
  • 咨询培训
    • 新闻动态
    • 培训通知
    • 咨询服务

教务信息

当前位置: 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 > 招生教学 > 本科生 > 教务信息 > 正文

关于做好我校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

作者:  来源:  时间:2019-03-13 09:01:37  点击:次

各院(系):

 

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“本科教学工程”有关精神,根据教育部“关于报送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的通知”(教高司函[2019]8号)的要求,现启动我校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。为做好本次项目申报工作,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
一、 申报范围

本次申报范围原则上为2018年校级、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,启明学院2018年大学生自主创新项目及各院(系)择优推荐的其他项目(有良好前期工作基础和阶段性成果);创业实践项目申报不限范围。

二、 申报要求

(一) 创新训练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

1.申报的项目在前期研究基础上,具有阶段性的研究成果,有较强的科学性、创新性、技术可行性,项目研究进展顺利;

2.参加项目的学生需对科学研究、创造发明(或项目管理、企业管理、风险投资等)有浓厚兴趣,项目负责人应具有较强的自主研究能力,能在导师指导下,自主进行项目研究,自主管理项目进度,自主进行创新创业训练;

3.项目负责人仅限1人,项目组成员2至4人,毕业年级学生不得担任项目负责人,所有项目组成员只能参与一个项目的研究工作;

4.如推荐项目为2018年立项的校级、院级项目或启明学院项目,此次申报的项目名称及负责人原则上不得变更,如有变更需另附报告说明;

5.项目研究时间不超过一年。

(二) 创业实践项目

1.参加项目的学生需对项目管理、企业管理、风险投资等有浓厚兴趣,对创办企业有强烈的欲望,在自身兴趣的驱动下完成创业实践项目;

2.参加项目的学生需自主寻求并把握机会,自主整合并利用资源,自主决策、自主创办企业,自主组建团队,自主管理企业;

3.参加项目的学生需注重项目的实施过程,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真实体会创业从注册、创建、融资、运营、风险、管理等全过程,掌握创业理论、创业方法、创业法规等;

4.项目负责人仅限1人,项目组成员5至10人,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可根据情况更换负责人,或是在能继续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的情况下(例如,项目负责人继续攻读本校研究生),以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身份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,所有项目组成员只能参与一个项目的研究工作;

5.项目研究时间不超过三年。

三、 申报程序

1.项目申报以院(系)为单位集中申报。

2.申报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申报类别填写《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申报书》(附件1)、《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申报书》(附件2)、《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申报书》(附件3),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报申报项目负责人所在院(系)预审。

3.院(系)审阅申报材料,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,填写《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汇总表》(附件4)(需排序),汇总申报材料报教务处。

四、经费资助及管理

学校已将2019年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打包划拨至院(系),由院(系)根据发展目标统筹安排,资助本科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。

此次,院(系)报送推荐的国家级项目,参照教育部要求,必须拨付经费资助项目研究,创新训练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原则上不少于1万元/项;创业实践项目不少于5万元/项。

各院系落实立项项目的实施管理,严把立项、中期检查、结题验收等过程管理,确保项目研究质量。院系为学生开展项目研究提供实验室等场地保障,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机制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、做好危险源管理等,有效杜绝实验室安全隐患,确保师生安全。

五、推荐项目参加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活动

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,教育部将在更大范围、更高层次、更深程度上开展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活动,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,创新创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、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,打造一堂全国最大的思政课。引导更多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,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,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。

各院(系)推荐与乡村振兴、扶贫脱贫相关的国家级、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加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活动,推荐参加“红色筑梦之旅”项目在附件4中标注说明。参加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活动的项目团队以“科技中国小分队”“幸福中国小分队”“健康中国小分队”“教育中国小分队”“法治中国小分队”“十九大宣讲小分队”等形式,走进革命老区、贫困地区,接受思想洗礼、学习革命精神、传承红色基因,将高校的智力、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,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建设,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。

参加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活动的项目团队须根据《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五届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》要求,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进行报名(网址:http://cy.ncss.org.cn)。

  六、申报材料及时间

申报本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需提交以下材料:

1.各项目申报书一份;

2.《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汇总表》一份。

以上材料包括纸质材料和电子文件。请院(系)于2019年4月25日前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。

联系人:雷老师;联系电话:87540139;

Email:cherrylei@mail.hust.edu.cn。

附件链接:http://jwc.hust.edu.cn/info/1208/6824.htm

1.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申报书

2.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申报书

3.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申报书

4.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汇总表

5.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代码(2012)

 



华中科技大学教务处

2019年3月12日

 

 

版权所有 中国·yl23411永利(集团)有限公司-官方网站 

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 邮编:430074

联系邮箱:xin@hust.edu.cn

院办:027-87543047 MPA:027-87556744 

=====学院研究机构=====
  • 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
  • 国土资源与不动产研究中心
  • 舆情信息研究中心
  • 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
  • 东盟研究中心
  • 电子政务研究中心
  • 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
  • 社会组织评估研究中心
  •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
  • 湖北省反腐倡廉理论研究基地·武汉市预防职务犯罪研究中心
=====常用网站链接=====
  • 中国天气网
  •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
  • 中国政府网
  • 湖北决策咨询网
  •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
  •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
=====公管院校链接=====
  • SIPAatCU
  • ASU'sDecisionTheater
  • MaxwellatSYR
  • HKSatHarvard
  •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
  •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