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

  • 学校主页
  • ENGLISH
  • 研究机构
永利yl23411官网
  • 学生
  • 教职工
  • 考生
  • 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
  • 学院概况
    • 学院简介
    • 院长致辞
    • 组织结构
    • 现任领导
    • 历任领导
  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教育团队
    • 行政管理系
    • 城市管理系
    • 土地管理系
    • 博士后
    • 行政人员
    • 诚聘英才
  • 招生教学
    • 本科生
    • 研究生
    • 公共管理硕士(MPA)
    • 咨询培训
  • 学术研究
    • 研究机构
    • 学术要闻
    • 学术动态
    • 科研通知
    • 研究项目
    • 重要研究成果
    • 讲座信息
  • 对外交流
    • 外事新闻
    • 外事通知
    • 交流项目
    • 申请指南
  • 党群行政
    • 党政要闻
    • 党政通知
    • 学院工会
    • 工作流程
    • 学院简报
    • 媒体看学院
    • 学院文件
    • 师生权益反映渠道
  • 风晓学工
    • 组织架构
    • 永利yl23411官网
    • 工作制度
    • 学生组织
    • 学子风采
    • 风晓通知
    • 公示平台
  • 资源中心
    • 专题专栏
  • 廿年院庆
    • 二十周年
    • 院友之家

全院信息

  • 永利yl23411官网
  • 通知公告
  • 学术动态
  • 学子家园
  • 媒体看学院
  • 学院简报

通知公告

当前位置: 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 > 全院信息 > 通知公告 > 正文

关于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的通知

作者: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  来源: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  时间:2009-03-18 20:39:00  点击:次

您的位置网站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>>科学研究>> 科研通知

关于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的通知

各有关院系:

现将《关于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申报工作的通知》转发,请按照通知要求,于4月24日前将申报材料统一交至文科处。过期不再受理。

文科处

2009年3月18日

关于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申报工作的通知

各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教育厅(教委),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,有关部门(单位)教育司(局),部属各高等学校:

根据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奖励办法》(教社科[2009]1号),我部决定启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申报工作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
一、评奖学科范围

本次评奖的学科范围包括:(1)马克思主义/思想政治教育;(2)哲学;(3)逻辑学;(4)宗教学;(5)语言学;(6)中国文学;(7)外国文学;(8)艺术学;(9)历史学;(10)考古学;(11)经济学;(12)管理学;(13)政治学;(14)法学;(15)社会学;(16)民族学;(17)新闻学与传播学;(18)图书、情报、文献学;(19)教育学;(20)心理学;(21)统计学;(22)港澳台问题研究;(23)国际问题研究;(24)交叉学科。

二、奖励等级和数额

奖项分著作奖、论文奖、研究报告奖和成果普及奖。所有奖项均设特等奖、一、二、三等奖。本次评奖的总额为630项左右。按照确保质量的要求,允许各学科的各个等级的奖项有空缺。

三、申报单位和申报限额

本次评奖,地方院校和其他部委院校以所在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教育厅(教委)为单位,教育部直属高校以学校为单位(以下简称申报单位)集中申报,不受理个人申报材料。

本届评奖实行限额申报。你单位 申报限额为 项。请各申报单位深入组织发动,坚持质量第一,严格按照规范程序,切实做好初评工作。

四、申报资格

1、申报学校资格:申报学校应是中国大陆地区的普通高等学校。

2、申报者资格:成果公开出版、发表或向实际工作部门提交研究咨询报告期间,正式人事关系在高校的教师和研究人员(包括离退休人员)。每人限申报一项。合作研究成果必须由第一署名人申报。

3、参评成果资格与要求

(1)申报著作奖、论文奖、研究报告奖成果的起止时间定为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。申报成果普及奖成果须为著作类,其起止时间为:2002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。

(2)多卷本研究著作以最后一卷出版的时间为准,在符合上述申报时限的情况下做整体申报。

(3)丛书不能作为一项研究成果整体申报,只能以其中独立完整的著作单独申报。

(4)个人论文集可作为著作类成果申报,但多人撰写的论文集只能由其中某篇论文的作者申请论文类奖励。

(5)围绕一个专题,以个人或课题组名义发表于同一刊物同一标题的系列论文,可作为论文类成果整体申报。但围绕一个专题,发表时标题各不相同的系列论文,不能做整体申报,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篇论文申报。

(6)研究报告,须提交实际应用部门(省部级以上政府机关、事业单位、大中型以上企业等)证明其实际应用价值的材料。

(7)普及类成果,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传播普及类著作,须提交关于社会效果影响方面的佐证材料,包括图书发行量、书评、相关新闻报道、领导批示、受众反响,等等。

4、下列成果的申请不予受理:

(1)教材和教辅材料;

(2)已获中宣部“五个一”工程奖、司法部法学优秀成果奖、孙冶方经济科学奖、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、陶行知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奖、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和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;

(3)研究咨询报告类无证明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;

(4)未经第一署名人本人提出申请的成果;

(5)文学艺术类作品。

五、申报步骤

1、学校科研(社科)处组织申报人登陆“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”(www.sinoss.net,以下简称“社科网”),下载并按填表要求填写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申报评审表》(以下简称《申报评审表》)。

2、申报单位对《申报评审表》和申报成果进行初审并签署意见。初审主要审查:(1)申报资格是否符合上述规定;(2)根据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,著作权是否存在争议,有无弄虚作假、剽窃他人成果;(3)评审材料、申报手续是否符合本申报通知的规定;(4)《申报评审表》中,成果简介引用的事实和数据是否准确、客观,表达是否规范。

3、2009年4月30日以前,各申报单位对申报材料进行汇总、审核,从“社科网”下载打印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申报一览表》(以下简称《申报一览表》),按要求填录、确认无误后加盖公章,在规定日期派专人报送。

六、申报材料

1、申报材料包括:《申报评审表》和《申报一览表》及其电子版文档;申报成果及其他附属材料。

2、各种材料的装订报送方式

(1)《申报评审表》一式8份(至少1份原件),统一用A4纸打印。

(2)著作类、普及类申报成果报送一式3份(至少1份原件),须在封面右上角用不干胶加贴标签,标明申报单位、申报人和所申报的学科。

论文类成果一式8份(至少1份原件),包含刊物封面、目录和版权页,分别附在《申报评审表》后统一装订在一起。

研究报告类摘要一式8份,同成果采纳证明或领导批件一起,分别附在《申报评审表》后统一装订;研究报告全文一式3份,须在封面右上角用不干胶加贴标签,标明申报单位、申报人和所申报的学科。成果需要保密的,请特别注明。

(3)申报成果的各种证明材料或附属材料一式8份,统一装订在《申报评审表》后;论文和研究报告类成果按《申报评审表》、成果、附属材料的顺序装订。

(4)经审核盖章的《申报一览表》1份。《申报一览表》务必仔细审核,使之与《申报评审表》和申报成果一致、准确无误。

3、《申报评审表》和《申报一览表》电子版在申报单位审核汇总、确认无误后用电子邮件方式报送至pingjzx@pub.hep.cn;并拷贝在U盘,派人赴京报送申报材料时随身携带备用。

4、评奖结束后,无论申报者是否获奖,所有申报材料一律不再退还。

七、申报材料报送时间、地点

所有申报材料的报送时间为2009年4月30日截止,过期不再受理。为使申报工作有序进行,请各申报单位按下述时间报送材料:

4月27日 东北地区、华北地区(不含北京地区)

4月28日 华东地区、西北地区

4月29日 中南地区、西南地区

4月30日 北京地区

申报材料报送地点: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21层B区,高校社科研究评价中心(邮编:100029)。

联系人:李建平。联系电话:010-58581195。

E-mail:pingjzx@pub.hep.cn。

评奖办公室电话:010-66096895;66096630(传真)。

联系人:王日春。E-mail:wangrch@moe.edu.cn。

教育部社会科学司

二ΟΟ九年三月十八日

附件下载地址:

http://www2.hust.edu.cn/renwen/shownews.asp?id=492

作者【ZY】来源【ZY】更新【2009-3-18 20:39:00】阅读【】【打印】【关闭】

.

版权所有 中国·yl23411永利(集团)有限公司-官方网站 

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 邮编:430074

联系邮箱:xin@hust.edu.cn

院办:027-87543047 MPA:027-87556744 

=====学院研究机构=====
  • 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
  • 国土资源与不动产研究中心
  • 舆情信息研究中心
  • 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
  • 东盟研究中心
  • 电子政务研究中心
  • 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
  • 社会组织评估研究中心
  •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
  • 湖北省反腐倡廉理论研究基地·武汉市预防职务犯罪研究中心
=====常用网站链接=====
  • 中国天气网
  •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
  • 中国政府网
  • 湖北决策咨询网
  •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
  •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
=====公管院校链接=====
  • SIPAatCU
  • ASU'sDecisionTheater
  • MaxwellatSYR
  • HKSatHarvard
  •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
  •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